藏书架 登录注册
历史军事 > 穿越女太子简介 > 穿越女太子最新目录

第五十七章 北漠来犯

    “殿下!”负责送嫁的吴将军下马,单膝跪地,举手加额,道,“天色已晚,若大队折回,天黑之前定赶不回九十里外的青远县城。前方便是瞻天城,不如殿下与安平公主先到瞻天行宫休息,待明日一早再启程回朝。”

    瞻天城!有瞻望天裕国都的寓意。天裕国北方最大的一座城池,距天裕都城足有四百里之遥。普通行军,一日不过四十里,急行军不过百里。而这和亲队伍,出都城不过三日,又是雪天行军,竟已到了瞻天城。

    再看着支队伍,三百将士护卫,二十辆马车陪嫁,简直比都城大户嫁女都要寒酸。

    天裕国是穷,可再穷也是这片大陆最大的一片国土,就算拿不出成山的金银珠宝,可天裕国瓷器、丝绸、茶叶,都是北漠所没有的。一个陶瓷花瓶,在北漠可换一匹俊马,一匹丝绸,可换二顶毡帐,茶叶更是与黄金同价。

    寥寥二十车嫁妆,除了女子出嫁必须的衣裳首饰、木器家具、摆设,恐怕连我送给慕羽的那些古玩字画,奇巧雕刻都没带出来吧。

    至于丫环奴仆,除了一直在慕羽身边伺候的这两个婢女,外加两位宫里的掌事姑姑,六个十四五岁的宫女,一群我遣散东宫之后,富余出来的粗使太监,便再无其它。

    这哪像是和亲?简直像是在逃难!

    瞻天城的行宫,是当年先皇称帝时所建,不过短短二十载,却似已荒废百年,杂草丛生,尘埃满地。几个年老的宫人跪在宫门口,眼神混浊,行动迟缓。像极了冷宫里那些无依无靠、年老身残,天天数着日子等死的老宫人。若不是行宫外还有一队巡逻的士兵,我还真以为这里早已被废弃。

    一进行宫,两位掌事姑姑立刻指挥整理打扫。很快便收拾出两处院落,一处给慕羽住,另一处,给我住。

    在东宫时,我和慕羽形影不离,同床而眠,可这到了外面,却要避讳、讲究这许多,连一个院子都住不得了。

    当晚,金面师傅、小夜、莫谦全都追到了瞻天行宫。还告诉我父皇已经派肃崇华亲派两千兵士从都城向北而来,接我回宫。

    从他们的叙述中,我了解到,小夜的确把我写给呼延灼的信原封不动的交到了呼延灼本人的手上,可呼延灼依然坚持向慕羽求亲,并扬言,腊月初八迎慕羽入北漠皇宫,若天裕国耽搁了吉日,定挥军南下,血洗天裕皇室。

    父皇不止一次修书向呼延灼解释,与他私定终身的并非安平公主,而是女扮男装,借安平公主闺名出宫的太子顾天霸,还附上两人的画像。可得到的回应都是:北漠要迎娶的人就是安平公主。

    父皇想跟我商量,却又找不到我,眼看一天天接近呼延灼要求的最后期限,父皇不得已,才将慕羽送往北漠。

    怪不得,和亲队伍三日便急行四百里,因为今日已经是冬月二十七,只有轻装上阵日夜兼程,和亲队伍才有可能在腊八之前赶到北漠国都。

    瞻天城距北漠都城还有一千五百多里,如今又大雪封路,十天,一千五百里,就算晴天平路急行军,也是痴人说梦吧!

    更保况过了瞻天城,再往北,便是重峦叠峰,江河壮阔,别说一个娇弱贵女,就算是军中硬汉,如此奔波,恐怕也撑不住吧!

    十年前,天裕宗室有贵女被册封公主,和亲北漠部落,阳春三月从天裕都城出发,五月底才到目的地,路上足足行了两个多月。

    就算呼延灼一直以为我是慕羽,可从提亲到迎人入宫只给一个半月的时间,且无人迎亲,也着实匪夷所思。再加上,他已知晓我并非慕羽,却坚持娶一个只见过一面,且是别国太子妃的女子,便更是无理又狂妄至极。

    所有人都说,呼延灼是因为见我发病,才改变的心意。可单从他咄咄逼人的强硬态度来看,他这哪是求亲,分明是在滋事。之后便是发兵踏平天裕国!

    可我认识的呼延灼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,他曾为了见我孤身闯宫,和实力悬殊的小夜生死相搏,他会细心记住我的所有喜好、习惯,他会因为我的一句玩笑用心安排好一切,在我退缩之时,连一句责备的话都不舍得凶我……

    可是我发病的样子的确吓到他了……

    我的脑子好乱,我不知道应该相信自己的直觉,还是相信所有人的诉说、还有我眼睛看到的事实。

    戒药的一个月里,我没睡过一个安稳觉,一离开密室,又赶了那么长时间的路。我以为自己会睡得昏天暗地。谁知道,只是浅浅的睡了两三个时辰,天刚蒙蒙亮,我就再也睡不着,起身穿好衣裳,准备去找慕羽再好好谈谈。

    刚出房门,就见吴将军与另外几位将领打扮的人带着一个士兵从外面进来。那士兵额头和眉毛上都结了一层雪白的冰霜,看样子,是赶了一夜的路。众人向我见礼,然后,那士兵向我报告:“殿下!北漠二十万骑兵已行至我天裕边境!”

    “二十万?”这么多人!我绝不会天真的以为,那二十万骑兵是北漠迎亲的仪仗。深吸一口气,我问:“他们是在边境扎营驻守,还是已经踏上我天裕国土?”

    “急行军!卑职来时,已过梅岭!”

    梅岭是天裕国最北的一处山峦,亦是天裕国防御北漠的一处天险。从北漠进入天裕国,只有梅岭关这一条路,而北漠大军已过梅岭,就是说,梅岭关已经失守,北漠二十万大军如今踩踏的,正是我天裕的国土。

    吴将军道:“我天裕从梅岭到都城,虽也有几处险关要塞,可兵马却少得可怜。北漠二十万大军此行,恐意在灭我天裕啊!”

    我从他们展开的地图上找到梅岭的位置,过了梅岭关,各关塞驻兵最多不过三千,北漠若想来天裕抢劫些钱粮,或是占领几座城池,根本用不着劳动二十万大军。所以,北漠出动二十万大军的目的只有一个可能,就是直取天裕国都。而整个天裕国也只有都城北郊大营驻着的五万士兵,能勉强与之一战。

    说难听点,天裕国朝廷其实一直都知道若有敌来犯,天裕国的这点兵肯定会被打得落花流水,与其被分而灭之,还不如重点防守。管他天裕国土是大是小,被侵了多少,占了多少,只是都城不破,天裕国就还在,姓顾的这一家老小,还是皇族贵胄。

    只保都城,那数千万的天裕百姓怎么办?若北漠大军踏平天裕,都城还保住吗?

    “若要抵御北漠,又该如何设防?”虽然我不确定北漠此行的目的就是灭了天裕,可防人之心不可无。

    “弃卒保帅,死守瞻天城北二十里的望庸关。”一个将领指着地图答道:“从梅岭到都城必经望庸关。否则,北漠铁骑至少要多绕行十五日才能到达都城。十五日足够天裕东南各关塞及边境至少十二万守军回防都城。所以,即使北漠猜到望庸关已有备战,也不会绕行。”

    “死守望庸关?那梅岭到望庸关这八百里疆土,数十座城池,都要弃了吗?”我问。

    他答:“无兵可调,无将可遣,只能弃了。”

    瞻天城,瞻望天裕都城,也就是瞻望皇族天子,而望庸关,则是对抗外敌,了望北方平庸之辈。就像顾天霸的雄霸天下一样,天裕国不管是人名,还是城池,关塞名,取的都那么简单,直观。

    前线战报,不对,应该说是北漠大军的行程。每隔几个时辰就通报一次,只用了两日,北漠大军又向前行进了一百多里。估计少则五日,多则七八日,便可兵临望庸关。

    派去向父皇禀报军情的将士回来复命,父皇已令骁骑大将军——秦若安率两万兵马从都城北郊大营出发,不日便可赶到望庸关。

    可只比我晚出发两个时辰的肃崇华,还有他率领的那两千兵士,却迟迟不见踪影。而望庸关驻兵不足三千,虽说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。可借助并非天险的望庸关对抗北漠二十万铁骑,依然只是痴心妄想。

    我令人去采购硝石、硫磺、木炭,制成*。又让莫谦依图样制出火炮。还做了一些拉发*,埋在望庸关城墙外的沙场。

    腊月初三一早,探马来报,北漠先锋五千已行至望庸关外不足十里。主力也已到关外二十里处。主力和先锋相距短短十里,可见北漠对我天裕国要塞是多么的鄙夷不屑。

    五千兵马在沙场集结,并不见攻城的冲车、云梯、投石车之类,只是干巴巴的五千骑兵,身背弓箭,手持马刀。

    原来,北漠大军一路踏上天裕国土,天裕各关塞守将自知无力与二十万铁骑抗衡,又见北漠军队入关进城,并不烧杀抢掠,只取少量军需,便纷纷大开城门放其通过,有些还主动献上粮草,致使北漠大军在到达望庸关之前,如入无人之境。

    北漠为了赶路,把二十万大军分为四十分队,每五千兵马为一队,轮流做先锋开路,使其余十九万五千人的主力一路畅通前行,侍入关或是进城,先锋与主力汇合,再由另外五千为先锋,提前出发开路,依次类推。如此,所有兵马都能得到充足的休整,又不影响神一般的行进速度。
上一章     目录     下一章